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新闻-《盛夏1981》
第(2/3)页
……
1991年即将结束之际,苏联为全世界带来了一个特大新闻,这一天,不知多少人为之哀伤或高兴。
不过,对徐柠来说,感慨也就那一会,怎么在倒下的苏联身上再多得点好处才是要紧事。
徐柠并没有亲自前往,但李维电话一天好几个,从他那激动的语气中也知道,收获不小。
之前是一周一架飞机,很快变成两天一架,一天一架,带回来的不止是技术资料, 还有设备, 以及技术专家。
之前李维还感慨那边成了筛子, 现在连筛子都不存在了,只要有钱,什么都能搬走。只有想不到的,就没有不敢搬的。
这是一场盛宴,各路人马齐至,能者多吃。
前段时间,某人用罐头换飞机的壮举,在国内名声大噪,也让很多人打开了思路。老大哥已经付不起钱了,但可以以货易货啊,吃的穿的,各种生活用品,尤其是食品,这是最紧缺的东西。
一火车的方便面拉过去,换回来大量的机器设备甚至汽车,然后再把这些卖给国内厂商,随便一倒腾就是几倍十几倍的利润。
不过呢,难免有那么些不讲规矩的,商品以次充好,假冒伪劣的很多,以至于多年后国货在东欧地区的品牌形象依然恶劣。
1991年就这么过去了,元旦过后,紧接着就是1992年,又是个意义重大的年份。
东欧俄国那边的无序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,徐柠这边继续用飞机往回拉东西。
不过,东西是拉回来了,怎么用又是个大问题。
公司已经有的产业,比如半导体相关的,就专门成立团队,负责消化吸收。而公司没有的产业,比如汽车,就专门成立一家汽车公司。
这样一来,公司的人员很快再次膨胀起来。
研发人员都已经突破了两万人,全部员工加起来更是接近四万人,而且预期还会大幅增长。
总而言之,接下来显然是大幅扩张的阶段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公司的各个分公司很多已经开始盈利了。
手机成功打入欧美市场,三个月里就已经卖出去了五千多部,利润超过两百万美元,而且盈利还在以每月百分之十的高速增长中。
而凭借着在自家笔记本跟手机上的成功运用,电池部门也很快找到了合作商,至今也盈利过百万美元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