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品文学 - 都市小说 - 穿成农家小福宝,逃荒路上开挂了在线阅读 - 第二百零六章 亲兄弟明算账

第二百零六章 亲兄弟明算账

        佳音听说分钱,赶紧趴在奶奶肩头,大眼睛瞪的溜圆儿,惹的老太太好笑,抱了她亲几口,这才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铺子让老三、玉茹和家欢去照管,家欢同红英也学了不少手艺,足以胜任大厨了。至于卖什么,空闲下来,你们自己商量,我不管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但以后,老三一家在铺子也算工分,老三和玉茹一人七个工分,家欢八个,年底时候,家里人的工分值多少,你们就拿多少,只不过这个工钱从铺子的本钱里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太太没读过书,但脑子清醒,心里更是有本账,分的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铺子那边的分红,福妞出三十两,但不去干活,所以,本钱收回之后,她就只拿两成的分红,其余再给老三家一成做奖励,最后七成归公中。你们都大了,也有自己的小家了,不能手里一点零钱没有。以后你们所有人的工钱,都是上交一半给家里,另一半自己留着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家安家喜立刻嚷道,“奶,我们也是吗?我们也可以留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当然了,你们是大孩子了,既然自己能赚钱,自己就能花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李老太个孙子吃了一颗定心丸,两个小子高兴地就差满地打滚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赵玉茹和陶红英分别扯了儿子,嗔怪哄着,“你还太小,要工钱干什么,娘帮你攒着,以后娶媳妇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简直是全天下老娘都会撒的慌,而且是无往不利,家安家喜当时就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佳音生怕她的银子也遭了老娘的“毒手”,越发抱紧了奶奶的脖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太太拍拍宝贝孙女的背,毫不犹豫的给孙女做主,“你们管小子,我不掺和。但福妞赚的银子,要她自己收着,不许拦着她花用。你们也知道这孩子不一样,咱们家里没少跟着沾光享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陶红英脸红,赶紧说道:“娘,您放心吧,我保管不找福妞讨银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佳音立刻高兴了,迈着小腿跑过去,搂了亲娘的脖子,在亲娘肩窝里蹭来蹭去,“娘最好了,最爱娘!”

        陶红英哭笑不得拍了她的小屁股,“小财迷,不要你的银子,我就是好娘了?哼,我要抢银子,你还不承认是我生的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,不,娘好,孝顺娘,给娘养老!”福妞儿笑的一口小牙,大口大口给亲娘灌蜜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哼,别给我来这一套!这话你说了多少次了,怕是你长大都要盖个大院子,才能住下跑来找你养老的。”陶红英嗔怪,逗着小闺女。

        佳音再次祭出了她的土豪标配金镯子,“赚银子,盖大院子!”

        众人都被逗得笑起来,李老太更是接回了小孙女,疼得心肝肉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以后可不许再说我们福妞喜欢银子,我们福妞赚银子是要给长辈养老呢。这天下,可找不到比我们福妞更孝顺的孩子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笑闹了几句,去洛安小镇开铺子的事就算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李老三和赵玉茹还没什么,家欢却是高兴的不成,他也算出师,以后可以独当一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纠结的就是家喜了,爹娘哥哥都要离开家了,他也想跟着去,但舍不得家安,舍不得家里的院子,舍不得温泉山谷,舍不得马上要成熟的瓜田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大伙儿可没空闲管他纠结,就是赵玉茹这个当娘的,都不惦记儿子,她反而更倾向于把小儿子留在家里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来家里孩子都是一起长大,不分哪一房,她不在家,也不用惦记儿子吃不好穿不暖。二来,洛安小镇那边还不熟悉,也怕孩子淘气,去了闯祸。

        李老太嘱咐李老二拿了纸笔,把本钱如何凑齐,以后红利如何分配,老三一家的工钱之类,都写的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母子四个都写了名字,按了手印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李老二和老三老四,都觉得不必如此,兄弟感情好,哪会为了一个铺子吵闹反目,但李老太却坚持。

        亲兄弟明算账,家里孩子慢慢大了,各房也该给自己攒点家底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这个当娘的,最应该做的就是一碗水端平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后无论儿子们有任何不高兴,有这张纸在,就能分出去是非曲直。

        至此,开铺子的事,就算板上钉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陶红英拉了赵玉茹和家欢,兴致勃勃琢磨铺子卖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洛安小镇上本身居民不多,所有生意都是面对书院的学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据说洛安书院,样样都好,就是灶堂让人不能恭维,饭菜简单,味道还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幸好,书院允许学子们中午和晚上都出来吃饭、走动、买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学院大门对面就是商街的原因!

        论起可以随意变化,又轻易吃不腻的吃食,那非饺子莫属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馅料可以任意搭配,煮的水润清爽,蒸的保持馅料原味,还可以搭配米粥和小炝拌菜。

        最主要是方便,不废功夫,吃完就走,一刻钟足矣,太适合中午出来找食儿的学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晚上,蒸米饭馒头,炒几个菜,像山谷一样配套餐最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花费很少的钱,就能吃到好几个菜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手里有银子的,还可以额外再点菜,请同窗热闹或者自己慢慢吃顿饭都行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再热一热,也可以添个凉皮之类,冬日时候,再换成砂锅油饼,或者小汤锅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总之,小食铺子就这一点好,成本不高,随时换产品都方便。

        灶间里忙忙碌碌,香味弥漫,不时有各色饺子端出来,要大伙品尝,帮忙提提意见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太太坐在堂屋里,点了油灯做针线。

        佳音就来回跑,一会儿看看热闹,一会儿陪陪奶奶,最后小肚子吃得溜圆,也终于困倦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太太扔下针线,抱了孙女进屋睡觉。

        眼见孙女睡的小懒猪一样,鼓着白胖的脸蛋,她真是爱的不成。

        抬手想给孙女盖盖薄被,被下就露出了六个五两的银锞子,她愣了一下,就赶紧收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末了她低头亲亲孙女的脑门儿,心里无比的欣慰,又想着早些扯料子,给赵叔他们几个的夏衫赶紧做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家里赶不出来,就找村里的妇人们帮忙,给钱好像伤感情,那就给几个咸鸭蛋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孙女会走路之后,时常跑去灶间,家里的咸蛋罐子和鸡蛋篓子就没空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小丫头自以为做的巧妙,其实这家里,多根草都瞒不过她这个大家长。

        wap.

        /106/106059/275430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