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0章 父慈子孝-《靖难攻略》
第(2/3)页
沐春如此说着,朱棣也抚了抚大胡子:“俺对你们放心,这种小事不用回禀,伱父亲是俺们兄弟的大哥,你也就是俺的家人。”
沐春实际只比朱棣小了三岁,但从辈份来说,他确实是朱棣的侄子,对此他也没有反驳。
就这几日的交谈来说,沐春已经对曾经帮过自己忙的朱高煦,以及曾经熟悉的朱棣臣服了,毕竟他也与朱允炆书信往来过。
总体来说,朱允炆的性子并不软弱,可许多事情却没有自己的主见,尤其是军事上,所以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。
对于习惯了朱元璋这种有主见有思路皇帝的沐春来说,他与朱允炆确实不是很合得来,而且朱允炆也从未将他视为家人来看,这不免让他有些失望。
他之所以尽忠职守,除了因为父亲的遗命,还有就是朱元璋对群臣的那句话。
“这孩子是朕的家人,不用试任。”
仅此一句话,让沐春怎能不专心戍边?
如今这句话被朱棣以另一种形式说出,不管是不是做戏,但总归让沐春心里高兴不少。
“西南那边,各土司都愿意出兵,其中丽江的木氏愿意出兵三千,不过他们军纪还算严明,臣便没有让他们参与。”
沐春提起了木氏,这让朱高煦想起了木氏这天然的高原兵。
丽江木氏自明洪武十五年归附明朝后,便被朱元璋赐汉姓为‘木’,并封其为丽江土知府。
由于从木氏手中拿走了南边的一些土地,因此朱元璋为了补偿他们,便授予他们世袭土官知府,永固石门、镇御蕃鞑,节制丽江及北部青藏一角的权力,并准许他们在当地开采金银矿。
有了朱元璋和明代历代皇帝的准许,木氏土司也开始在当地开采银矿,同时用武力向北与昌都、三塘等地的吐蕃人争夺金矿、盐矿,用获取的金银来兴修水利,发展丽江的农牧业及手工业、商贸业。
朱元璋在事后还为纳西族开办儒学,让木氏汉化加深,到成化年间便以知诗书、好守礼义而著称,与蒙化、元江并称为云南三大土府之一。
不过与蒙化、元江土司野心勃勃不同,木氏倒是秉持小族不闹事的想法来过自己的小日子,每当大明遭遇战事,也积极向朝廷捐饷银、战马,多次派士兵帮助朝廷征战,成为全省土司之首。
努尔哈赤起兵后,木氏也急忙捐饷银一万两,上疏愿意出兵,不过当时的理塘等地番人作乱,万历就没有同意他们出兵。
萨尔浒战败后,木氏也多次向朝廷捐饷银,不过在南明日薄西山时,木氏也秉持小族不闹事的想法投降了清朝。
对于他们投降清朝,朱高煦倒是不觉得有什么,毕竟以纳西族的情况来说,如果真的顽强抗清,那很有可能会惨遭灭族。
就他们身为云南三大土司而有明二百余年不搞事的处事方法来说,木氏的家教不用多说。
这样的小族,刚好可以成为大明日后控制青藏的代理人。
“木氏我听过他们的事情,据说他们不似其它土官抗拒汉化,反倒是主动接纳儒学,族人知诗书、好守礼义。”
朱高煦开口说起木氏的情况,也变相在为朱棣介绍。
朱棣闻言便明白了朱高煦的意思,故而将目光投向了沐春身上。
沐春见状也颔首道:“木氏确实乖顺,土知府木初对朝廷调令从不抗拒,深明大义。”
“那是好事,不过他们不善在丛林打仗,还是别去了。”朱棣抚了抚须,同时对旁边的王彦开口道:
“赏丽江土知府木初锦缎五十匹,绸缎一百匹,钱五百贯,以此嘉奖其忠心。”
“是……”
王彦应下,朱棣也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南洋地区。
“这次下西洋,只在南洋周转一圈?”
他询问朱高煦,朱高煦也指着海上插着的那一面面红色小旗说道:“如此一圈,便有两万余里,且海军还要参与平灭安南之战,舰队还需要再旧港、吕宋设置宣慰司与南洋、南海二卫,这一来一去恐怕要整整一年。”
“一年?”朱棣盘算了一下,差不多就是他打完兀良哈回来的时候。
“南边的事情你看着安排便是,俺关心的是这次下南洋能带回多少东西,又该带去多少东西。”
朱棣说罢,朱高煦稍微思考后便开口道:“瓷器、茶叶、生丝、红糖、布匹、绸缎都是国朝贸易物品。”
“至于南洋诸国的特产,主要以苏木、胡椒、檀香等香料,以及珍珠、珊瑚为主。”
“与他们贸易,金银等物难说,但香料却能获取不少。”
“此外,早年色目商人下西洋贸易带去了大量铜钱,也可趁此机会将铜钱收购回来。”
“当然,更重要的还是在旧港设立海关,在吕宋设立宣慰司的同时册封当地华侨为官,训练兵马去探寻北边的金银矿。”
“此次下西洋贸易所获应该不低于二百万贯,但长期来看,吕宋的金银矿如果能找到并开采,每年输入朝廷将不少于五十万贯。”
朱高煦说罢,朱棣也满意了起来。
吕宋、日本、西南……
这三处的官营矿课与市舶司如果都能步入正轨,那大明每年躺着什么都不干,也能从这些地方收获四百余万贯的利润。
这笔钱只要长期且稳定,那加上茶课与盐课,足够支付文臣俸禄之余,再解决营造北京的问题。
下西洋的所获,也足够解决黄河、运河、吴淞二江的疏通问题。
如此一来,剩下的军屯籽粮、田赋等五千余万石粮食即便划出一半支付军饷,却还有一半可供自己使用。
“老二果然还是像俺的……”
朱棣洋洋得意,浑然忘了他上次骂朱高煦一点也不像自己,反倒是像个抠砖缝的。
“广西的事情进行如何了?”
朱棣高兴之余询问了广西的情况,一旁的王彦也回应道:“回陛下,傅都督已经在钦州训练了三万兵马,辽东的火器也调拨南下,如今已到了福州,想来年末应该能抵达钦州。”
“嗯……”朱棣颔首,随后似乎想起了什么,突然看向沐春:“沐春,俺记得你也善用火器对吧?”
“回陛下,臣善用火器,但辽东的火器还未见过。”沐春作揖回答,他也很好奇被吹嘘得天下无敌的辽东火器是个什么模样。
“老二,你看……”
朱棣看向朱高煦,兴许是觉得他搞钱有一手,就连态度都软了不少。
“明日由儿臣带诸位前往大教场参观火器训练吧。”
朱高煦明白朱棣的意思,并趁机开口道:“辽东那边军械局一直开着工,库存还有三千火绳枪和五十门野战炮,十门攻城炮。”
“儿臣可以调这批火器南下,运给昆明,让大军先训练,等四月再运普通火绳枪万支,大号火绳枪两千支,野战炮一百门,攻城炮二十门前往云南。”
“好!”朱棣抓了抓胡子,脸上笑呵呵的看向沐春、瞿能等人:“沐春,你们这次赚到了,这些东西就是俺都没有。”
第(2/3)页